記錄最近貿易戰惡化下,投資組合一連串操作。
Photo by Chris Liverani on Unsplash
|
貿易戰前(2019年8月前)
貿易戰惡化前,投資組合一直保持滿倉狀態,組合中股票佔65%、債券佔35%。
對於投資組合,有幾處希望作出調整:
第一,投資組合槓桿比率太低。 手上資金雖然全數投入,投資組合處於滿倉狀態,但考慮當時戶口槓桿比率只是 1.1,實際上有大量備用購買力被浪費。歐元、日元借貸利率低至1%,實在應該好好利用,推高槓桿以賺息差。
第二,債券比例過高。自己對穩定現金流需求不高,股票比重應該再提高。
第三,股票組合太集中於中港地區。在地域上,應該更為分散,避免100%押注中港股市。
貿易戰
8月以來,貿易戰突然惡化,短短十多天,股市下跌大概 10%,正好為調整投資組合帶來機會。
操作一: 每天都買一些
翻看記錄,8月以來幾乎天天買貨。每天看著槓桿比率,用Google Sheet 計算,保證自己槓桿在可控範圍。
操作二: 私人貸款
經過一連串買貨後,槓桿比率由1.1升至1.6,可以承受約40%跌幅而不致被斬倉。現時槓桿水平尚算安全,但往後日子要再大量增持總有點壓力。所以亦安排了一筆私人貸款,以保持往後的購買力。
借貸金額亦有考慮過,大約跟現時IB孖展欠款相約,所以借錢後,股市無論大升,大跌,還是橫行,都可以從容應對。當然借錢前亦有為自己作壓力測試,以保證每月工資足夠償還私人貸款跟IB利息,不致發生現金流錯配。
借貸金額亦有考慮過,大約跟現時IB孖展欠款相約,所以借錢後,股市無論大升,大跌,還是橫行,都可以從容應對。當然借錢前亦有為自己作壓力測試,以保證每月工資足夠償還私人貸款跟IB利息,不致發生現金流錯配。
完成上面動作,感覺第一階段操作大致完成。之前面對的問題,包括投資組合槓桿比率太低,及債券比例過高,情況亦逐步得到解決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