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

熊市去槓桿

遇上數十年一見的急跌,網友一般損失慘重, 投資有做槓桿的更面對強大的補倉/斬倉壓力。筆者當然不例外,暫時帳面損失35%+。




逆境中,比較幸運的地方是自己一直有為槓桿做Stress Test,以12年前的金融海嘯為基準,確保組合可以對抗下跌50%的大型熊市。

足夠的槓桿緩衝令筆者可以在上一輪崩盤中繼續安心持有股票。而反彈亦於今個星期出現,為筆者提供一個去槓桿窗口,趁機將組合進一步減磅。


眼見各國whatever it takes 的救市方案,相信一段時間後資產價格定必更勝從前,現時的帳面損失亦會隨時間慢慢自我收復 ,網友可看看Fed 的其中一則<<暴力救市>>。

現階段的減持是基於自身持倉考慮,希望為組合保留實力,以後預留緩衝及增持空間。

熊市至今,連串的操作下暫時realised loss 低於5%, 槓桿亦回到安全水平,再無後顧之憂。往後的日子,可以思索如何轉守為攻,收復失地。
 

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

高息債, 優先股崩盤

短短三個星期,IB帳面總資產跌了30%,中間經歷的,值得記錄下來。





跌市至今,投資組合中最大的漏洞來自固定收益組合

組合中加入固定收益本意是用來壓倉,減波幅,加強孖展安全性。今次股災發生時,固定收益卻成為震倉來源。跌市中持倉的股票跌10%,固定收益卻跌了20-30%,當中少數優先股更下跌超過50%



賽後檢討發現有三個問題。
1. 行業過於集中
手上太多與能源航運類的債及優先股,而這兩種公司又最受疫情及油價大跌衝擊。組合中些收租公司 (eg GEO) 跌幅其實相對較少。


2. 流動性風險
債券優先股流動性較差,不易賣,流動性差。

是次冧市,今天跌一千點,明天跌八百,後天再跌千五點的環境,發現流動低的特性可以引致資產跌得非常恐怖。 例如HSBC股票,叫價比市價低10%已經誇張吧,基本上立即可以成交。相反,流動性低的高息債優先股叫價可以直接斬30-50%。

如果因冧市被迫減槓桿,就會發現流動性的可貴。

筆者孖展倉還有40% 緩衝,優先股亦不多(少於於5%),暫時被迫減持的壓力不大。但每次沙盤推演上述情況仍覺得非常恐怖。

下面是優先股持倉的慘況:



3. 定位不正確
以往對垃圾債及優先股有過份要求,希望這類高息產品在危機中價格大致合持平穩。其實,如果以上想法成立,又有誰會去買美國國債或投資級別債券?

對固定收益了解不全面,導致資產配置失誤。首先,固定收益組合的不濟,股災時未能做到債換股的再平衡操作,錯失股市撈底機會。另外固定收益超額跌幅,變相侵食Excess Liquidity,增加孖展令補倉壓力。


每種投資產品者有自己的特質,如何發揮高息債及優先股的長處,又避免股災時的流動性及大波幅問題,將是未來需要研究的一課。至於取代高息債/優先股,為組合擔當對沖角色的產品,筆者亦開始有眉目,將來再分享一下成效。



相關文章

2020年3月7日星期六

外幣風險 Lesson Learned

最近兩星期投資世界非常刺激,股匯債三條戰線每天快上快落,大波幅震盪。

面對亂局,股票組合按計劃逐步增持 。債券持倉則按兵不動。最後一條戰線,匯市則決定平倉。




上星期美國突然減息半厘,市場嚇了一跳,直接引發匯市大亂。美元被大幅拋售,日元/歐元/瑞朗則一星期内抽升接近5%。
美國減息幅度太大,來得太突然,市場又預期3月中有另一次減息。相比之下,歐元/日元利率減無可減,自然拋美元換日/歐/瑞朗。

歐元走勢


日元走勢



筆者持倉組合一直短倉日/歐/瑞朗三種貨幣,貪其低息(借貸約1-1.5%),亦不時趁高低位互換賺匯價。面對今次短倉貨幣爆升,有好有壞。

幸運的地方是日/歐兩隻貨幣已於早前獲利平倉,對今次事件免疫。不幸的是佔短倉約60%的瑞朗一直貪勝不知輸,未有見好就收,以至最近兩星期爆升下被逼硬食。
埋單計數,這次外幣失利令整個組合回報下調0.6%。


槓桿投資重點是風險管理。而降低風險最有效是分散投資,減低單一風險。
匯市低息貨幣選擇不多,只有日/歐/瑞朗三種 。即使短倉平均分配,每種借貸佔組合高達33%,不算分散投資。

以一個2倍槓桿的組合為例,槓桿部分借入歐/日元,再分別買入幾十支股票收息,賺息差。這樣的操作股票部分看似分散,卻隱藏著極大外匯風險。由於只能短倉歐元/日元,相等於把組合一半資金(借貸部分)集中買入一兩支與貨幣掛勾的股票,違背分散原則。


https://www.interactivebrokers.com.hk/en/index.php?f=interest&p=schedule2

https://www.interactivebrokers.com.hk/en/index.php?f=interest&p=schedule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