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9月15日星期日

貿易戰下 槓桿操作 (2)

完成第一階段操作後,私人貸款順利到帳,還清孖展負債,IB孖展重新回復購買力,寫這篇文時恆指約26,500點



最近私人貸款到帳後,IB槓桿回復至1.1x 的極低水平。一番考量,覺得現時低息環境,過低槓桿是一種浪費,所以對䇿是繼續買貨。在安全槓桿水平的前提下,分批買入有足夠息差的資產。

在前陣子跌市一輪大掃貨後,現時中港股佔投資組合比重極高(約80%),實在不應該再增持。手上持股,未來日子只會等待機會做期權SC或分段減持,轉倉至其他地區股票市場。

暫時買貨賺息差之餘,另一目標是再平衡(rebalance),所以近日開始「緩慢地」增持一堆短債及優先股,逐步提高固定收益資產的比重。「緩慢」是因為自2019年以來,美國從加息變成減息,一眾債券,ETD,優先股亦從低位反彈,YTD升幅隨便就是20%。固定收益產品現價貴得誇張,令其吸引力大減。但在各國重啟QE的大環境下,似乎只能「貴有貴買」。


相關文章





2019年9月7日星期六

低息外幣槓桿

近年歐元借貸成本低,加上匯價長期走弱的大環境,自己一直有用孖展借歐元,轉手投資高息股票及債券的操作。

一段時間下來,賺息差又賺匯價,表現算是不錯。但老實說,對當中的匯率風險始終頗有戒心,擔心那一天歐元大幅升幅,引爆孖展。最近平倉大量歐元後,開始反思之前押重注單一貨幣的操作。

Photo by sydney Rae on Unsplash

借貸先看成本。現時IB低息貨幣不多,只有歐元日圓瑞士法朗瑞典克郎,全部只收1.5%借貸利息。

四種貨幣,自己對歐元與日圓略有認識。歐元近年長期走弱,可放心短倉。相反,日圓有着全球避險貨幣的特性,每逢股災,戰亂,經濟危機,所有壞事一旦發生,日元匯價都立即走強。槓桿投資最怕就是突發性股災,令倉值大減,如果這時候再出現外幣負債大幅升值,兩面夾攻下,隨時被斬倉。所以日圓一直不在考慮範圍。

對其他貨幣不了解,日圓又具有難以量化的避險特性,令歐元成為唯一選擇。而事實上,最近一年大環境非常有利沽空歐元,匯價亦越走越弱。以歐元僅僅1.5%的借貸利率,賺息差難度不高。人生太短,出手要重 ,自己亦越借越多。


直至前陣子股市大跌,當時股市不佳,股票倉值下跌,自己分段用孖展加注,飛刀一接再接。一個月下來,歐元借貸大增,戶口槓桿水平亦升至新高。

一輪計算後,還好槓桿水平依舊相當安全。但發覺在高槓桿操作下,重倉押注單一貨幣的會帶來額外的風險與心理壓力。現時歐元雖然長期走弱,但未來一個黑天鵝事件就可以令其大幅升值40-50%。凡事總有意外,2015年發生過瑞士法朗單日升值30%的黑天鵝事件,令很多投資機構大幅虧蝕。


現時操作上已經作出調整,平倉所有歐元負債後,從以往的單一貨幣負債轉向一籃子貨幣負債,提高投資組合防守力。一籃子貨幣負債另一好處是可以因時制宜,在借貸時選擇較強勢的貸幣,令未來平倉時獲利機會較大。

新的策略效果如何,有機會再談談。


相關文章
槓桿水平是否安全
貿易戰下 槓桿操作




2019年9月1日星期日

貿易戰下的港股

最近在貿易戰與社會運動雙重影響下,港股一直表現奇怪,似跌未跌,甚至有「跌唔落去」的感覺,恆指觸及25,000點就反彈。早前即使面對債息倒掛,美國創今年單日最大跌幅的重磅壞消息,恆指依然「企硬」,閃崩完又回升。



有人認為終極一跌仍未出現,此刻只是大戶暗中托市,伺機走貨。亦有人認為市底已見,恆指估值低,大戶正默默在吸貨,最近大量北水南下掃內銀便是證據。

自己現時雖然重倉持股,但孖展戶口仍保留一定備用購買力,以防終結一跌。這次主要以一些歷史數據估算港股未來潛在跌幅,為最壞情況作準備。


歷史市盈率 (PE)
回顧2000年至今,港股市盈率大約處於7.6-26.2區間。當中二十年低點發生於2009年2月底,當時港股受美國次按危機影響,市盈率跌至只有7.6倍。

以市盈率7.6倍為基準,假設恆指每股盈利不變,可以得出:
恆指最低點 = 7.6*2560 = 19,456


歷史最高股息率 (Yield)
過往二十年,港股股息率大約處於1.7-5.48區間。當中股息率最高位同樣發生於2009年2月底,可見當時次按危機的嚴重性。

以股息率 5.3% 為基準,假設恆指每股股息不變,可以得出:
現時恆指每股股息 = 3.85 * 25600 / 100 = 986
恆指最低點 = 986 / 5.3% = 18,600


歷史市帳率 (PB)
由於手上沒有歷史市帳率資料,所以純粹憑感覺推測。

以市帳率會跌至0.9為基準,可以得出:
每股帳面值 = 25600 / 1.1366 = 22523
恆指最低點 = 22523 * 0.9 = 20,270


歷史最大跌幅
回顧2000年至今,熊市跌幅由-30%至-62%。當中最慘烈的熊市發生於2008-2009年,同樣由次按危機引發。當時恆指由高位31,900跌至12,000點,跌幅高達-62%。

以跌幅-62%為基準,可以得出:
恆指最低點 = 33000 * (1-0.62) = 12540


總結
指標
恆指
預計低位
恆指26,500點
潛在跌幅
恆指33,000點
潛在跌幅
市帳率 (PB)
20,270
-22%
-39%
市盈率 (PE)
19,456
-26%
-41%
股息率 (Yield)
18,600
-29%
-43%
最大跌幅
12,540
-52%
-62%


上面一表,其中三個指標得出的結論都很接近,19,000點大概就是恆指底部。至於用最大跌幅推算出來的數據我比較有保留,始終兩者股災前的牛市氣氛及升幅相差太遠,令指標參考價值不高。

注意上面的計算作了很多假設,亦未有因應現時環球及香港社會狀況作出調整,所以不能太認真,以為一旦恆指跌到19,000點就可以訓身All in。 



相關文章
貿易戰下 槓桿操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