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21日星期二

黃金簡史

黃金出現
大約公元前三千年,即中國三皇五帝時代,黃金首次出現在人類歷史上。最早關於黃金的記載大概來自古埃及人,記錄了黃金的各種用途,以及部分金礦的地理位置。

數千年前,社會仍處於以物易物的蠻荒時代。黃金的出現,未有立即改變整個交易模式,只被用在儀式及裝飾上,例如在法老面具,在金字塔,都有黃金的踪跡。



黃金成為交易煤介
黃金出現後的千多年,人類社會貿易漸趨複雜,以物易物不再足夠支持整個商業運作,人類被迫使用新的交易工具。

大約公元前700年,即春秋戰國時代,黃金走出裝飾品的角色,在部分國家或地區用作交易煤介。


金本位
隨著時間的推移,黃金地位日漸重要。憑著產量少,認受性高,便於攜帶幾個特點,逐漸成為多國所接受的交易媒介。

1816年,即中國清朝時代,英國首先在制度確立了英鎊及黃金的對換比例,正式推行金本位。繼英國後,美國/荷蘭/俄國等大國紛紛跟隨,正式開始金本位的大時代,確立了黃金作為世界通用交易貨幣的角色。


金本位地位動搖
金本位制度的核心是用黃金作為貨幣的支柱,所有政府發出的鈔票必須有相應數量的黃金儲備作支持。

整套制度優點在於黃金產量穩定及不可複制的特性,間接保證了物價穩定及人民對鈔票的信心。反之,缺點是黃金儲備量限制了政府發新鈔的能力。在太平盛世時還好,遇上天災戰亂等急需用錢的時候,金本位卻局限了政府的貨幣政策。

例如一次及二次世界大戰中,不少國家為了支持應戰所需物資,強行在沒有足夠黃金儲備下增發鈔票,令金本位制度名存實亡。大量印鈔的最終結果當然是物價飛漲,經濟不穩。


布雷頓森林體系
兩次大戰後,金本位曾短時間重回正軌。為重建世界經濟,以美國為首的44個國家訂立出以一套以美元為國際結算貨幣中心的體系,即有名的 「布雷頓森林體系」。

當中訂明「美元成為唯一和黃金掛鉤的貨幣,其他國家貨幣則和美元掛鉤」。美金一詞概就由此衍生而來

美元與黃金之間為固定匯率,即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。而美國承諾會按照兌換價憑票換金,以維持各國對美元的信心。二戰結束時,美國持有世界黃金的75%,富有到一個難以想像的地步,所以它的承諾亦得到各國信任。

即使當時經濟及軍事已遠超各國,美國提出的美元中心系統仍需有足夠黃金儲備,才得到各國支持,可見黃金在人們心中的價值,以及其超越種族,地域的認受性。

「布雷頓森林體系」成立後,各國忙於重建經濟,收拾二次大戰殘局,金本位經歷短暫蜜月期。


金本位時代結束
蜜月期過後,以黃金為核心的結算系統終究問題多多。例如,沒有黃金,美元便不能增發,但所有國際交易卻需要用到美元結算,這種兩難局面是其中一個死門。

另外,二戰後美國赤字日益嚴重,特別在韓戰及越戰中失血過多,削弱了美元持有人的信心。後來數次的美元危機更進一步將引起美元持有人擔憂,選擇將手上鈔票兌換成實金的人越來越多,情況與銀行擠提相似。到最後,從人民到國家層面,都紛紛到美國要求將手上美金兌換成黃金。

情況持續1971年,國庫黃金所剩無幾,很快就面臨無金可換。關鍵時刻,尼克遜總統選擇賴帳,直接宣佈停止黃金兌換,金本位正式「收山」。其實,一直覺得這是某程度上的破產 (Default),但對家實力強大,美鈔持有人只能忍了就算。

失去黃金支持的美元本應陷入困境,卻在後來靠著石油美元絕處逢生,更開展了往後數十年的美元霸權。那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。


現代黃金
世界儲備貨幣交替
後金本位時代,黃金的角色開始改變。在官方的引導下,黃金的重要性慢慢被淡化及非貨幣化,變成一種純投資產品/商品。

投資產品而言:實金,紙黃金,黃金ETF,黃金期貨都是常見投資於黃金的方法。

看看富人的資產配置,會發現通常黃金都佔一席位,原因大概是對黃金作為終極避險貨幣的信心。以施永清先生及Ray Dalio為例,近年都積極提倡增值黃金,以應對未來的重大風險。

近十年,一次又一次的QE,大家難免擔憂這種不可持續的貨幣政策,擔心 end game 到來。這期間,黃金又逐步回到舞台中心,金價亦升到歷史高位。一旦金融制度面臨崩潰或超級通脹出現,更有金價升值十倍的說法。

縱觀歷史,每個時代都有專屬的交易貨幣,但「唯獨」黃金通用數千年。在未來,它的重要性似乎有增無減。

6 則留言:

  1. 關於黃金這一點

    觀點剛好跟你不同

    找天寫文討論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山叔叔,

    多謝你介紹William Bernstein的書。由於有中文版的關係,目前只看了投資金律,但已了解他的投資理念。自己也跟據相關方法重新整理MPF。80%股票,20%債券。可惜MPF沒有黃金,否則也會配置一些。

    用他的操作的唯一問題是,要接受自己能力不足,平均年回報要低於10%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不用槓桿,長期平均年回報10%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,大部分投資者其實不能達到。我亦是靠運氣加上槓桿操作,近幾年才達到10%+的平均回報。

      其實可以看看自己以往投資成績,如果追不上主流指數,就應該考慮放下身段,採用經典的債股 / 或債股金組合,加上定期再平衡。長期下來,效果一般不錯。

      刪除
    2. "放下身段",這個Term好正!讚!

      刪除